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深化学史力行 奋力推动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1/11/19 乡村振兴 浏览次数:146
为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立足本职岗位,坚持在为民服务上力行,围绕全区“三农”工作,坚持干字当头、实字托底,用心用情办实事,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西藏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实际举措,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切入点,聚焦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办实事。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为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先后开展农资质量和“瘦肉精”问题排查、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以“四不两直”方式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开展国庆节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通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第一、二、三季度定量检测农产品1220批次,覆盖7地市30余县,提高了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诚信守法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用实际行动保障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让人民群众吃得更加放心。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通过采取摸清底数、认真筛选符合条件的追溯点、完成安装与培训、加强指导服务等措施,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便于企业追溯及政府监管工作的开展和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的全面对接。消费者对追溯贴码农产品的信任度明显增强,嘎玛藏鸡蛋、奇圣牦牛肉、高原之宝牦牛奶、察隅猕猴桃等产品销售量同比显著增长,知名度和影响力切实提高,市场竞争力逐渐提升。
以试点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为切入点,聚焦推进适度规模发展办实事。将农业托管服务建设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昌都5市21个县(区)实施农业托管服务试点20万亩,落实补助资金2000万元。结合项目实施县(区)实际,因地制宜围绕青稞、小麦、马铃薯等粮食作物生产,以环节托管、全程托管为主要服务模式在整村、整乡以及更大区域集中连片推进农业托管服务试点。目前完成任务面积19.28万亩,服务小农户17137户。通过服务组织提供专业化、规模化服务,形成既不流转土地经营权,又能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新路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加快经营主体利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发展农业,把众多中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同时,解放农村劳动力,推动了在家务农青壮年外出务工,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为切入点,聚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办实事。在“三清一改”基础上,增加“清理饲草料堆放和改变人畜混居”内容,形成具有西藏特点的“四清两改”(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饲草料堆放,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改变人畜混居现象)村庄清洁行动。各地(市)、县(区)、乡(镇)、村(居)按照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层层安排落实,以实施“四清两改”为抓手,采取“六个结合”(与驻村工作相结合,与群团组织相结合,与行业管理相结合,与宣传引导相结合,与群众主体相结合,与生态岗位相结合),实现全区所有村庄全覆盖,建立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全区各级各部门先后开展“共建清洁家园喜迎建党百年”为主题的“迎七一”和喜迎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村庄清洁专项行动,每个月对各地村庄清洁行动推进情况进行调度通报。截至目前,全区发动农牧民群众760303人次,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31452.71吨,村内残垣断壁2724处,秸秆乱堆乱放6563处,畜禽粪污废弃物9822.84吨;开展入户宣传20609场次607805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2.25万份;606个村庄开展红黑榜评比,1263个村庄开展整洁庭院评比;通过财政专项用于村庄清洁行动资金337.4万元,约40%的村庄基本实现人畜分离,农牧区卫生环境持续得到改善。
以开展千名科技人员下基层服务为切入点,聚焦补齐农牧科技发展短板办实事。为缓解基层农牧科技人员紧缺的状况,在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安排下,区农业农村厅联合区水利厅、区林草局、区农牧科学院、西藏农牧学院及各地市农牧科技力量,共选派1926名科技人员深入农牧业生产一线开展科技服务,大力宣讲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科技服务覆盖全区7地(市)74个县(区)685个乡镇。截至目前,累计举办各类培训153场次,培训人数8190人次,手把手、面对面现场指导农牧民群众20000余人次。技术服务组大力推广良种良法,积极引导推介优良品种,切实把配套集成、简单易学的种养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技术传授给广大农牧民群众,有效提高了全区新型经营主体生产经营能力、科技应用能力和示范带动能力,夯实了保障主要农畜产品有效供给基础,进一步加快了西藏农牧业向绿色发展转型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