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江苏对口支援拉萨累计选派9批次871名干部多层次援藏
非遗传承 文化兴藏 | 首届地球第三极风筝文化节圆满落幕,拉萨风筝文化IP势能初显

8月13日下午16点,首届地球第三极风筝文化...

8月12日至13日,首届地球第三极风筝大赛即将举行

“西藏的风筝,一年中只为丰收而飞。”这一风俗随着...

稞稞好味道,青稞粽香浓丨地球第三极青稞粽端午礼盒限时上线

  艾蒲青翠,粽香十里。临近端午佳节...

藏刀技艺锻造富裕生活

西藏日喀则市拉孜镇拉孜村村民普达瓦是西藏自治区...

川藏线上铁骑驰骋——西藏军区川藏兵站部某运输旅进藏运输任务见闻

隆冬时节,记者随西藏军区川藏兵站部某运输旅从四...

他们,沿丝路万里冬游西藏

在拉萨市文成公主实景剧场前的广场上,一列车队缓...

拉萨优化疫情防控措施 布达拉宫广场重新开放

“您好,可以帮我们在广场上拍张照片吗?”12月7日,...

2023“冬游多彩林芝·玩转工布新年”宣传推广及云直播活动正式启动

为进一步挖掘整合全市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林...

打造旅游“产业经济”新IP 西藏将推出极地G219(西藏段)集结赛

记者从正在举行的2022中国国际摩托车博览会上了解...

林芝桃花文化旅游节的蝶变

次央一家生活在林芝市巴宜区嘎拉村。当年,林芝开...

江苏对口支援拉萨累计选派9批次871名干部多层次援藏

发布时间:2021/12/19 新闻 浏览次数:171

自对口支援西藏拉萨以来,江苏多措并举,持续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完善基础设施,便利群众交通出行;组团进行医疗帮扶,助力当地医院建设,并组织援藏医疗队下乡义诊,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在带动群众就业增收的同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上课。”“起立!”正在上课的老师名叫黄燕鹏,是拉萨江苏实验中学的一名教师。今年8月,她来到拉萨,加入江苏“组团式”教育援藏队伍,与丈夫王仁泉一起工作。黄燕鹏告诉记者,过去时常听丈夫讲起援藏故事,“这里的孩子非常淳朴,我一定好好培养。”

拉萨江苏实验中学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投资2.63亿元建设。江苏每年以组团方式从南通、扬州等城市选派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到拉萨江苏实验中学任教,将江苏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拉萨实际教育状况相结合。自学校2014年建成以来,江苏共计派出5批160人次援藏教师,有56位老师连续援藏两次。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马华说,由于教学效果好,广受当地好评。

江苏省第十批援藏前方指挥部党委书记、总指挥陈静介绍,自1994年对口支援西藏拉萨以来,江苏累计选派9批次871名援藏干部奔赴雪域高原,投入计划内财政资金61.3亿元,实施援藏项目657个,构建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援藏格局。按照规划,“十四五”期间江苏计划安排援藏资金超25亿元,实施援藏项目130多个,其中80%以上将用于基层,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兴建溪桥利交通

大量资金投民生

白云徜徉在天空,溪水流淌于雪域,挖掘机器与草甸连成一片。在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洛桑村的小溪上,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为村民们修建一座溪桥。这座桥是江苏省南京市对口支援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的“溪桥工程”之一。溪桥通车之后,原本花费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将被缩短为十几分钟。

建设溪桥的过程中,援藏工作组格外注重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南京市第九批对口支援墨竹工卡县工作组组长、墨竹工卡县常务副县长施勇君指着下方的小溪告诉记者,溪桥的建设难度很大,用一般的水泥浇筑的装配方式会影响当地地质特征,造成生态污染。工作组对当地的地质地貌进行勘探,通过研究讨论,最终决定采用工厂预制的“装配式”填充方法,在道路中间修建一条管道,让溪水能够沿着原来的河道流淌。“水从管道中流入小溪,并不会分流,保证了水源的通畅。”

“溪桥工程”是项民生大事,更是为百姓办的实事。自2020年以来,南京市对口支援墨竹工卡县工作组计划3年内在墨竹工卡县农牧区兴建100座以上便民溪桥,覆盖全县8个乡镇40个行政村,惠及农牧民群众1.46万户、5.6万人。

“江苏每年用在基层和民生上的援藏资金比例均在80%以上,让受援地农牧民住进崭新的藏式民房,走上宽阔的硬化村道,用上干净的自来水。通过实施‘幸福路工程’‘溪桥工程’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江苏努力帮助当地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陈静介绍。

医疗组队来帮扶

下乡义诊到基层

“援藏期间,我不仅要完成医疗方面的本职工作,还要全面分管医院总务后勤工作。虽然任务艰巨,但我有信心圆满完成任务。”江苏省镇江市江滨医院总务处副处长、镇江市第十五批援藏医疗队队长姚敏说。

今年夏天,姚敏作为援藏医疗队的一员,从镇江来到拉萨市达孜区人民医院工作。几个月下来,她已完成了集中供氧点整治、污水处理综合治理、公车统一管理、新院区标牌标识设计、新院区消毒供应中心建设布局调整、医用耗材管理制度制定等工作。

走进达孜区人民医院,290张病床位、20张藏药浴床位、CT和胃肠机等检查功能科室、独立的妇幼儿童综合楼……虽是县区医院,但设备完善、设施先进。2016年,达孜区政府按照国务院进一步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要求,努力将达孜区人民医院建设成为与未来10年达孜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综合性医院。

“今年上半年,镇江‘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启动走村入户下乡义诊。截至目前开展义诊活动3次,共计接待就诊及前来咨询的农牧民近600人次,开具处方500多张,发放药品2万余元。”达孜区委常委许俊超介绍,通过实施组团式对口支援,镇江援藏医疗队签订帮扶协议10人份,开展院级培训12期,培训240人次。

“2016年以来,江苏省共安排财政资金1.74亿元援建拉萨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包括拉萨市中心医院建设、县人民医院改造提升项目、高原移动医疗工程、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建设等。”江苏援藏干部,拉萨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高鹏介绍,“十三五”以来,江苏省卫生健康系统在西藏开展业务培训832人次,接收受援地长期进修学员718人,诊疗患者7.67万余人次,指导或参与开展各类手术3869台次,会诊及参与疑难病例讨论8459例次,大大提升了受援地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发展健康产业

注重环保优先

天蒙蒙亮,38岁的村民旦增卓嘎就出发前往曲水县才纳乡健康产业园采摘蓝莓。3年前,旦增卓嘎还在家中务农,土地流转之后,她加入了园区,从事浇水、施肥、灌溉等工作,每月有4500元的固定收入。“没想到收入这么高,家里的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了。”像卓嘎一样在园区务工的村民还有50余名,根据不同季节,园区会调整招工人数,为当地村民提供最大化就业机会。

走在拉萨市林周县松盘乡561国道两侧,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牛舍、饲料草料库,这便是林周县格桑塘现代农牧产业示范园。据了解,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扶合作社、合作社连牧户的产业化组织体系,建立牦牛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窗口、种源基地、科研基地、农牧民培训基地。

今年11月,基地共存栏牦牛3354头、出栏1186头,苏州市第九批对口支援林周县工作组组长、林周县常务副县长韦国岭介绍,产业示范园先后带动116人就业、人均月收入达4000元,其中以就业形式带动14户低收入群众实现增收。

健康产业是江苏产业援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援藏项目建设中,江苏旨在发挥建设管理经验优势,集约利用各类资源,避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最大程度减少产业发展对拉萨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江苏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2019年以来招引8个功能园区提档升级,招引京东、洋河等企业,促进拉萨朗热酒村等71个产业项目落地,实际到位资金38.45亿元,做到没有引进一个高排放、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和有安全隐患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