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美食 > 昌都市芒康县推广加加面,希望做成让游客带得走的美食
非遗传承 文化兴藏 | 首届地球第三极风筝文化节圆满落幕,拉萨风筝文化IP势能初显

8月13日下午16点,首届地球第三极风筝文化...

8月12日至13日,首届地球第三极风筝大赛即将举行

“西藏的风筝,一年中只为丰收而飞。”这一风俗随着...

稞稞好味道,青稞粽香浓丨地球第三极青稞粽端午礼盒限时上线

  艾蒲青翠,粽香十里。临近端午佳节...

藏刀技艺锻造富裕生活

西藏日喀则市拉孜镇拉孜村村民普达瓦是西藏自治区...

川藏线上铁骑驰骋——西藏军区川藏兵站部某运输旅进藏运输任务见闻

隆冬时节,记者随西藏军区川藏兵站部某运输旅从四...

他们,沿丝路万里冬游西藏

在拉萨市文成公主实景剧场前的广场上,一列车队缓...

拉萨优化疫情防控措施 布达拉宫广场重新开放

“您好,可以帮我们在广场上拍张照片吗?”12月7日,...

2023“冬游多彩林芝·玩转工布新年”宣传推广及云直播活动正式启动

为进一步挖掘整合全市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林...

打造旅游“产业经济”新IP 西藏将推出极地G219(西藏段)集结赛

记者从正在举行的2022中国国际摩托车博览会上了解...

林芝桃花文化旅游节的蝶变

次央一家生活在林芝市巴宜区嘎拉村。当年,林芝开...

昌都市芒康县推广加加面,希望做成让游客带得走的美食

发布时间:2021/11/05 美食 浏览次数:178

进入深秋,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用金色的田野、翠绿的松柏和蓝天白云,演绎着秋日童话。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纳西村地处214国道旁,是云南方向进藏的第一站,这里的傍晚,弥漫着面香和游客催促“加面”的热闹。

加加面是盐井的一种美食,经不断创新和发展,成为当地特色饮食品牌。2010年,盐井加加面被列入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加加面,顾名思义就是“不停地加”,多采用荞麦做面,当地的藏香猪肉做臊子,配以葱花等佐料,味道鲜美。每一碗的面极少,只有五六根,仅能遮住碗底,一口就能吃完。通常,不待客人吃完,主人就往碗里如数加面,如此一碗一碗地加。

今年35岁的果拉卓玛从小吃着加加面长大,靠着加加面将家庭收入翻了几番,还新修了家里的宅子。“以前跟着父母在街边卖加加面,到现在也卖了20多年了。”果拉卓玛说。

果拉卓玛告诉记者,纳西村的村民们世代依靠盐田和加加面为生。“小时候,妈妈早起要去盐井背水倒在田里,等到下午晒出盐巴,收集好盐巴放进背篓,爸爸背着盐巴去云南、四川换清油、米面。”除了用盐巴换取生活所需的物资,果拉卓玛家还经营着一家加加面店,“以前这里的路不好,来的游客很少,面大多是卖给当地人的,那时候很少有人知道加加面。”

2015年,芒康县政府全面推进乡村旅游打造,拓宽当地民众增收渠道,为当地50余户民众提供旅游服务业培训,纳西村迎来了新的机遇。2017年盐井古盐田启动创建5A级景区,期待已久的柏油路通到了村口,国内外游客开始涌入,盐井成了西藏昌都的又一个旅游热门地。

路通了,有了知名度,加加面再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果拉卓玛申请扶贫产业贷款300万元(人民币,下同)新建了宅子,开起了集餐饮、住宿于一体的农家院。

“为了增加吃面的趣味性,我们在每张桌子上放了一盒石子,客人每吃一碗面就可以拿一颗石子作为标记,最后看看自己到底吃了几碗面。”果拉卓玛有时还会举办吃面大赛,在规定时间内,吃面最多的游客还有礼品赠送。“每年来盐井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平均一天能卖出几千碗面,现在一年的收入超过了50万元。”

在果拉卓玛看来,自己的生活好了,也不能忘记村里的父老乡亲。村里的贫困户在农闲或者家里不忙的时候,果拉卓玛会请他们来农家院帮工,每人每天能拿到100元的工资。近年来,果拉卓玛还在当地开起了加加面培训班,为当地妇女教授加加面的做法以及经营理念,不少村民从培训班“毕业”后,也在自家做起了加加面的生意。

芒康县旅游发展局局长庄杰告诉记者,2019年芒康县旅游接待人次为60万人,实现旅游收入达9700万元,其中盐井景区占30%左右,这两年受疫情影响旅游人次有所下降。2020年纳西村100余户民众人均收入达到28000元,通过旅游接待、餐饮服务、特产零售等旅游产业实现创收600余万元,人均增收2696.3元。

说起以后的日子,果拉卓玛信心满满。“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把加加面做成让游客带得走的美食,就像自热火锅、自热米饭一样,这样不仅可以在这里吃到加加面,也能把美食带回家分享给更多人,提升加加面的知名度。”果拉卓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