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昌都:藏族青年四郎在巴渝大地发光发热
发布时间:2022/10/08 乡村振兴 浏览次数:161
在渝东南的武陵山腹地,群山环抱着一个“溪水绕城郭青山翠满楼”的诗意小镇——黄溪镇。今年24岁的藏族青年四郎2020年来到这里,在黄溪镇乡村振兴路上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为青春留下一抹别样的色彩。
“你好,我们家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已经过期了,能不能帮忙续一下?”“好的,您的资料带齐了吗?您先坐一下,稍等。”见到四郎时,他正熟练地为个体户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
从小生活在江达县岗托村的四郎,2020年6月从四川轻化工大学毕业后,通过重庆市就业援昌事业单位考试,于11月顺利进入重庆市黔江区黄溪镇人民政府工作。
近年来,黔江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因此,主要负责市场监管等相关工作的四郎也就需要常常和“师傅”刘跃华下乡,到榨菜厂、肉牛厂、鞋厂、柑橘基地等调研检查。
现在不管是走在田间小路,还是乡镇街道,商户和村民都会亲切地跟四郎打招呼。而刚开始工作时,和群众顺畅交流却成了他面临的第一个难题。黔江话语速快、儿话音比较明显,也比较难听懂。为了克服“语言困境”,跟当地群众打成一片,四郎主动学起了黔江话。
为了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民族文化交往交流和交融,四郎主动融入当地土家族群众摆手舞的行列。同时,发挥自己的特长,热情地教乡亲们跳起昌都的锅庄舞和弦子舞……
夜幕降临,广场上响起了熟悉的歌曲《嘎昌都》。村民们唱着歌,围在一起跳舞。“四郎教会了我们跳昌都锅庄,很开心,感觉业余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了。”村民刘洪笑着说。
有事没事往群众家跑,帮助群众生产生活,教乡亲们跳舞……四郎用点滴真情,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百姓的好口碑。
“四郎在我们单位表现很优秀,适应性很强,他也把藏族文化传播给我们土家族儿女,大家都很喜欢他。”黄溪镇党委书记邓品德说。
“四郎很喜欢学习,对我们土家族、苗族的文化历史也很感兴趣。”村民范雪芹说。
“乡村振兴的舞台很大,我要在这里做出一些贡献!”四郎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