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西藏拉萨市经济社会发展回眸
发布时间:2022/03/23 财经 浏览次数:237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41.84亿元,同比增长6.7%;
——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6.94亿元;
——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3%、16%,达到49299元、21198元,两项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
这一组组有温度、有力度的提气成绩单,书写着2021年拉萨市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足迹。
2021年是拉萨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一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殊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拉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贯彻落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为主线,锚定“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有效防范疫情输入风险,主动应对疫情反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发展奋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2021年8月,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献礼的民生项目——拉萨市中华文化公园盛装亮相,向市民和游客开放。
该项目占地面积1057亩,位于拉萨河两岸,东起柳梧大桥,西至拉贡大桥,环抱约3000亩拉萨河水域。让广大干部职工、市民群众和游客可以在休闲、健身、旅游的同时,感受绵延不绝、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民族团结的伟大力量。
在过去一年,拉萨市强化土地、资金、能源等要素保障,中华文化公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用,人大附中拉萨学校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消费促进月、汽车补贴等促销活动有力有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1%。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11.48亿元,同比增长3.25%。工业用电量达到1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54%。
大力推进青稞增产、牦牛出栏、设施农业和特色经济作物种植,牲畜出栏41.7万头(只),禽出栏37万羽。文化旅游蓬勃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64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77亿元,分别增长31%、25%。天然饮用水销量达到41万吨,同比增长18%。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实现“零突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智慧+”在教育、医疗、旅游、交通等领域广泛应用。
拉林铁路、拉那高速、贡嘎机场T3航站楼、滨河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成投用。完成拉萨河河势控导(滨江花园段)等重点水利工程,实施中心城区水系修复及生态治理工程,城市内河水质明显提升。建成高标准农田13.3万亩。新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1万座。实施城市“四化”和“三增一调”,城市绿化率达到37.5%,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城乡面貌焕发新颜值。
改革创新纵深推进活力十足
改革创新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是争先有为的内在推动力。目前,拉萨市常住人口达到86.79万人,成为全区人口第一大市。
一年来,面对多重挑战和难得机遇,拉萨市迎难而上,担当作为,用脚踏实地、苦干巧干办成了一批增动能、利长远的大事难事,新的增长动能已然集聚,厚积薄发的坚实基础不断筑牢。
2021年,拉萨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创新驱动,推动改革攻坚,深化开放合作,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不断激发着高质量发展的“新”活力、释放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拉萨市坚持创新驱动战略,紧紧围绕打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利企便民的服务环境,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专项行动,市本级取消、规范证明材料近400项,政务服务平均承诺时限压缩80%以上。累计减税降费24.4亿元。新增市场主体2.4万户,同比增长33.6%。
拉萨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增进着民生福祉,也吸引了宁算科技、阿里、华为等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方面的新型产业企业落户拉萨。2021年,拉萨市首个数字经济产业园建成运营,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4%。拉萨高新区(柳梧新区)入选第二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园区)。全区首个综合保税区获批落地。
民生保障交出高质量答卷
2021年,拉萨市把群众身边的小事当作政府的大事来抓,聚焦就业增收、就医入学、住房保障、城市管理、乡村振兴、食品安全、文化惠民等民生问题,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2021年,拉萨市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民生事业放在所有社会事业的最前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人民群众期盼解决的上学、就医、住房、饮水、出行等问题得到有效破解,民生建设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学校全面实现供暖是拉萨市在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干部下基层大接访办实事”中解决的民生实事之一。自活动开展以来,拉萨市各级干部累计下基层1300余人次,解决学生配餐“中央厨房”、高海拔生态搬迁、农牧民进城定点免费停车等民生关切问题1902件,全市教育、体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全面增强。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消除致贫返贫风险户192户,首批当雄、尼木两县235户极高海拔生态搬迁和43个村“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加快推进。农牧民转移就业8.6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7%。建成学校8所,全面落实“双减”政策。为全区农牧民非营运小型汽车提供定点限时免费停车服务。
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居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前列,全市主要江河湖泊和5个国控断面及12个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持续保持良好。完成造林绿化8.5万亩。堆龙德庆区、曲水县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柳梧新区达东村荣获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