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山南:十年来产业体系逐步健全
发布时间:2022/10/03 产业 浏览次数:135
记者9月29日从“西藏这十年”主题系列第七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西藏山南市产业体系逐步健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牧产业十年连增,藏中清洁能源基地初具规模,藏源旅游文化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第一产业不断优化,第二产业不断壮大,第三产业不断提升,形成较为巩固的‘二三一’产业格局。”山南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牟永文介绍。
山南市农牧业稳步提升,2021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6.8万吨,实现“十年连增”,较2012年增长12%。隆子县黑青稞等15个地理标志商标成功注册,6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12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称号成功获批。藏中清洁能源基地初具规模。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贡嘎、加查等6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成运营,藏源旅游文化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十年期间累计接待游客近347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4.48亿元。商贸服务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全年交易额近300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2.88亿元,是2012年的2.6倍,年均增长11.6%。金融服务业加快发展,截至2021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35.69亿元、331.47亿元,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显著增强。
山南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熊淼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山南坚持绿色发展之路,以打造“清洁能源基地”为发展定位,建成电力装机容量达到202.65万千瓦、占全区总量的41%,2021年发电量达到47亿度、实现产值14.6亿元。
山南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开发潜力巨大,全市清洁能源技术可开发量装机规模超过9500万千瓦。当前,山南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山南切实把清洁能源作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区域特色产业优势的重点产业,按照“规划引领、突出重点、多能互补、适度提前、科学开发”的原则,全力推进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力争到“十四五”末已建在建清洁能源装机达到1000万千瓦。
十年来,山南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2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7.27亿元,是2012年的3.2倍,年均增长9.8%。基础设施大幅改善,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00多亿元,贡嘎机场T3航站楼改扩建工程、拉林铁路、泽贡高等级公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用,结束了山南无高速公路、无铁路的历史,全市县乡油路通畅率达100%。
同时,山南加快构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十年来,山南以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大力实施“生态强市”战略,积极打造沿喜马拉雅北麓生态廊道和雅江中游“百里生态走廊”,在雅江中游河谷贡嘎至桑日段形成了面积约50万亩的绿色长廊,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隆子县成为全区首个全国“两山基地”。